申论小模考_第五季第三期:综合分析题专练

来源:步知资讯 时间:06-20 阅读:

  本文为步知公考社区申论小模考系列内容之“申论小模考”第五季第三期:综合分析题专练,大家可以认真练习作答,作答完成后,可点击前往步知公考社区获取申论花木君老师批改和考友点评。

  这一期我们训练的是综合分析题,主要考察应试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道题节选自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正式作答时间控制在30分钟,大家注意平衡好作答节奏。

  【“小模考”重要规则须知】

  1,只有在“15:00-16:00”完成的小伙伴才进行打分排名。(新来的小伙伴要注意,是24日当天的“15:00-16:00”);

  2,独立完成,复制网络上参考答案的视为无效;

  3,有批改开的小伙伴要及时将其兑换掉,避免批改卡失效了。另外,完成作答后,大家要相互找问题,提建议,对于好的点,相互多借鉴;

  4,下一期将要训练的题目是:应用文写作题。请新购买课程的小伙伴提前温习好。

  【给定资料】

  Z来自美国,是一名著名的市场咨询师。今年,他基于5万份消费者调查报告和对多为商界人士的访谈,出版了《山寨中国的终结》一书。在书中,他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众多公司中,没有一家是以特别有创新力而著称的。他们模仿西方公司的商业模式,然后包装一下推给中国消费者,通过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来积聚财富。Z甚至说,那时候,只要硅谷的一个科技初创企业获得了投资,几百个山寨它的中国企业就会在几个小时内成立。Z为中国公司经历的漫长的山寨时期进行了辩护。他指出,试图创新在当时反而不利于融资,因为创新可能会带来风险。“在中国(当时)那个尚未成熟而又迅速发展的市场中,坐享其成的机会太多了,‘低垂的果实’还有大把可摘。如果有那么多美味的苹果挂在你面前,又何必为难自己爬上更高的枝头呢?”Z反问道。

  Z指出,有人持中国就会山寨、不会创新的观点,典型例子是美国经济学教授帕诺斯.穆都库塔斯。2012年,他在《福布斯》杂志上撰文称,中国人“儒家的顺从性”阻碍了创新,中国永远都不能成为创新的温床。Z很不认同这种观点。

  在Z看来,中国公司的山寨行为是外部环境造成的。而现在,这种环境正在剧烈地改变着,中国公司也正从“山寨阶段”向“创新阶段”过渡。Z举例了某设计公司的例子。2010年,在深圳注册和能查到的设计公司就有1.3万家,其中绝大部分以模仿、山寨为主,该公司也是其中之一。2012年,公司领导决心改变战略,走原创的路子。3年后哦,深圳的设计公司只剩下400多家,但该公司却从当年只有一间房子的小公司,成为今天在10个城市设立办事处、拥有800 多名设计师的行业翘楚。“中国公司不再简单地山寨美国和欧洲。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要求中国公司更注重创新。创新所带来的市场活力和产业价值也正在逐渐显现出来。”Z在书中总结道。

  Z在书中也展现了创新型公司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一些公司在推出一些新产品后,市场马上会出现大量山寨仿造产品。“创新产品会遭到山寨仿造,这是个难解的课题,企业也很无奈。”一位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呼吁相关部门能出台更有力度的政策,来保护创新。但现在,创新者也不必过于担心被山寨的问题,因为大众对原始创新、对设计师的智力价值的尊重在不断提升,包括粉丝经济,都使得市场的方向是积极的。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产品智能化发展,山寨只能仿造形式,仿造服务和内容的成本则太高。所以,我们也呼吁企业去做大产品创新,也就是带有附加服务价值和数据价值的产品创新,这样抵御山寨的能力会有所增加。”

  【申论模拟题】

  根据“给定资料”解释“山寨”一词的含义,并分析“山寨”和“创新”之间的关系。(100分)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50字。

  【题目解析】

  本道题属于综合分析题,主要考察应试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的作答,同样可以运用我们所学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次进行组织答案。具体而言:“是什么”部分即结合材料对“山寨”的概念进行阐释;“为什么”部分即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怎么办”部分结合“为什么”部分分析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即可。

  在具体的作答中要注意表述的简洁性,避免字数超出要求。由于“为什么”部分涉及到了多个点,最好能够分条呈现,以契合题目要求中的“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山寨”是指中国企业受创新能力不足、外部环境影响,通过模仿形式、服务和内容等商业模式,进行包装,以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聚集财富的企业发展形式。

  两者的关系:1,创新带来山寨。山寨模式更利于融资,降低风险,市场大,机会多,资源广,所以一旦出现成功的商业模式,会被瞬间山寨化;2,山寨倒逼创新。大量山寨呼吁出台保护创新的政策,提升大众对原始创新,对设计师智力价值的尊重,激励企业做大产品创新,研发具有附加服务价值的和数据价值的创新产品,提升抵御山寨的能力;3,两者相互制约。山寨会影响创新的积极性;不断创新会带动社会创新的氛围,实现“山寨阶段”向“创新阶段”过度,倒逼创新,减少山寨。

  综上所述,“山寨”和“创新”是阶段性的产物,不应盲目指责山寨。当下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倒逼创新,我们应顺应外部环境,推动创新。

我答完题了,需要批改

还想观看花木君老师直播课

  本文来源步知公考社区,为步知网原创文章,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lc_木子

① "步知网"上的内容(含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来源:步知网"的,版权均为"步知网"或步知公考所有,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未注明来源:步知网"的文章、资料、资讯等,均为网络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和准确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步知网",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原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步知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