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知公考 
  • 公考雷达 
  • 网咖名师 
  • 手机站 
  • 微信 
  • 官方app 
  • 公考社区 
方式一
直接手机输入网址
wap.buzhi.com
方式二
扫描二维码
步知网Wap站
公考摇题啊
国家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州 深圳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联考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题目分析

来源:步知资讯 时间:05-27 阅读:

  步知网为帮助考生备考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在此整理发布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常识考点,希望对广大事业单位考生有所帮助。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小讲堂

  政治常识一向是公共基础知识的必考科目之一,在公基的考试内容中,马哲是必考科目,尤其在省市的各种大小事业单位的考试中,经常会占到至少十分之一的比重。因此,本篇就通过几个常考的马哲题目,帮考生回顾一下一些高频考点。

  1.下列命题中,不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答案】C。解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易经》中提出的,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体现了辩证法中事物变化与发展规律的观点,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来比喻好事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体现了辩证法中矛盾双方向对立面转化的观点,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的观点,因此D项不符合题意。“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的一个哲学命题,违背了过程论,用静止的眼光分析看待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因此答案为C。

  2.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2.【答案】D。解析:把握度这一范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度是判断事物是质变还是量变的根本标准。事物在度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就属于质变。其次,度又是实际工作中“适度原则”方法的理论依据,通常 所说的“过犹不及”,“过”与“不及”的问题,就属于没有正确把握度的问题。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中遇到过挫折,但也取得了一些进步,这说明( )。

  A.事物总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B.事物的发展是后退的

  C.事物的发展是进步的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答案】D。解析:我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挫折,也有进步,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本题答案选D。

  4.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能获得它的地位。”这说明( )。

  A.整体是部分之和 B.整体大于部分总和

  C.整体决定部分 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4.【答案】D。解析:“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体上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等都改变了,而且它就腐烂起来了,丧失了它的整个存在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能获得它的地位,强调的是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其原来的意义。同时整体也离不开部分,如果没有手的存在,也就无所谓整体了。这里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故本题答案选D。

  5.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重要

  5.【答案】C。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说明认识来源于实践。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作狭隘的简单化的理解。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対认识的影响。其次,认识来源于案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