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经验_公务员考试那些你必须知道的破事

来源:步知资讯 时间:11-09 阅读: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的笔试已经结束,但广大考友的公考之路并没有随着国考铃声的消逝而告一段落。在等待国考成绩的同时,众多考生也渐渐的瞄向了明年上半年各省市的省考及联考。有了国考的牛刀小试,很多考生对省考自然而然的抱着“舍我其谁”的心态。

  自信没有错,但不管是百炼成钢的考霸,还是青涩的“菜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争取考试高分都是唯一不变的目标。有人说公考很难,也有人说公考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而任何一种答案汇集到一起都是对目标的憧憬,是对自我生活的重新认定。

  公务员考试重在努力而不重在参与,与其对着可怜的分数怨天尤人,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思量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具备了准公务员的基本素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请努力,成功即在前方;如果没有的话,就“俯身种粮,仰首筑墙,天天读报看文章”。否则的话,还是洗洗早点睡吧。

  不管备考的周期多长,不论最后的结果怎样,一位成熟的公考者,都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只为成功找方法,不给失败找理由。

  公考竞争的紧张度不言而喻,但最大的牵绊不是来自于竞争的本身,而在于自身的“怀疑”与“调整”。很多考生意气风发的做出了报考的决定,然而论坛上逛几圈,与“考友”交流几回,再自我倒腾几天,终于认定:公考不是人干的活。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边备考一边抱怨,复习“反反复复”,备考“走走停停”,终于考试“稀里糊涂”,进而诅咒考试的黑暗,渲染公考的难度,一步步沦为“重在参与”的注脚。

  在此,奉劝那些“手攥两块钱,心怀五百万”的同志早点“金盆洗脚”“回头是岸”,省下报名费,买点想吃的吧。

  二、在反省中激励,在激励中总结。

  无论是申论的写作还是行测的复习,在保持高强度的训练时,更应注重适时的反省与总结。划分好时间段,不时的回过头反省一下自己的备考成果,总结一下备考的经验,从而拒绝弯路,一点点积累宝贵的经验。如此,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才是唯一抵达目标的坚实路径。

  三、备考不是浅尝辄止,复习更应一以贯之。

  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出一道难题,在模拟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的确值得高兴,但备考犹如跨栏的栏架,顺利而优雅的跨过一道乃至几道栏都只是成功的开始,不因一时的挫败而气馁,更不应因一时的“成功”而自满,将所有的情怀宣泄于“金榜题名”后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式。

  不管是申论的写作还是行测的复习,在复习中总会发现知识点其实都是有关联的,而行政文化本身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备考必须纵深化,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很多考生其实都知道申论的写作要结合行政理念进行阐述,可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却只能“纸头皆挂促发展,抬眼望去构和谐”,所以,与其一知半解贻笑大方,不如一无所知。

  四、要融入公考,但一定不能溶于公考。

  人都是感性的动物,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个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要因别人的言论而影响自己的心境,要知道论坛上蜚短流长、气宇轩昂的“大师”往往都是“阿弥陀佛”,辅导机构的标榜都是受你口袋里“老人头”的驱动。网络资源鱼龙混杂,市场资料混杂鱼龙,公考的路上要结交意志坚定的考友,在求真务实的路上擦亮自己的眼睛,绽放自己的智慧。

  五、培养自己的得分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行测也好,申论也罢,每个人都应努力的培养自己有效的得分点,也就是建立自己的优势项目。当然,有优势不等于成功,同样所谓的“优势”反过来说就是不平衡发展,但在保持相对平衡的基础上渐渐确立自己的优势项目,也是增加信心、坚定信念的良好方式。不要说你“一无所长”,对不起,要么是你谦虚的谨慎,要么就是你甘当“炮灰”。

  本文为步知网原创文章,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lwr_lulu

① "步知网"上的内容(含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来源:步知网"的,版权均为"步知网"或步知公考所有,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未注明来源:步知网"的文章、资料、资讯等,均为网络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和准确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步知网",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原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步知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