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导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典型的“以…为手段 解决…问题”的拟题方式,是比较常用的拟题方法。)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也全面实施,公共文化的服务体系的建设从硬件设施走向软件服务、从城市社区深入到乡镇农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总体介绍了我国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但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相对较为滞后(从地区差异的角度切入,较好的联系了材料和实际),基层的公共文化设施过于破旧,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文化设施收费过高,部分开放的图书馆存在歧视现象等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关爱民生的需要(强调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应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导,促进我国农村和中西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观点与标题一脉相承)。
当前,农村和中西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薄弱的原因在于:首先,没有凸显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对公共文化场所的服务设施的相关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人忽视了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其次,对基层文化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经济原因),导致部分基层文化设施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以强化文化服务为导向(照应了标题)。一方面政府应该以便民惠民为先。降低文化服务成本,保障老百姓在可承受的范畴内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彰显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另一方面,注重相关配套。以立法的形式保证对文化建设经济投入(法制保障),重视文化建设队伍建设,营造具备文化创意的生产环境(环境营造),切实体现服务性政府。(本段以政府为主体,将惠民理念、注重配套融为一体,凸显了如何转变政府职能)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基层文化设施。一是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应当民明确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思想上重视),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特别指出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 ,措施的针对性强);二是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等各项政策,出台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政策支持),拓宽渠道,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的方式投入到农村和中西部的公共文化事业中;三是要改进财政的投入方式,采取建立资金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具体)等办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农村和中西部的公共文化事业得到良好的发展。(针对如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涵盖了思想重视、政策配套、财政投入等方面的信息,内容的复合性较好)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强化社会宣传,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一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形式上改进)进行宣传。比如可以通过放映电影、定期组织文娱活动等传播文化(举例说明),让群众在享受节目愉悦的同时接受文化的熏陶;二是通过社区的宣传栏向民众宣传公共文化产所文化服务的相关设施,提高部分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三是探索新的宣传方式。如:招募文化志愿者下乡及前往中西部,向农民讲解看不懂、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为农村及中西部公共文化发展事业注入新血液。(最大的特点在于措施的具体性突出,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总而言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区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因此,应将本项工作系统化、长期化,为营造幸福生活环境,改善民生作出长期的努力。(“总之…因此…”属于总结段落写作的常用模式,简单,但有实效)
此文在中政申论在线批改系统中得分为:30.4分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老师点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社会问题,要注意从宏观上进行把握。文章能够理顺申论写作应有的基本层次,呈现了“客观的正视问题,辩证的分析问题,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特点。当然,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措施的论证鲜明、具体,且能够很好的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是材料运用、措施论证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