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

来源:步知资讯 时间:12-11 阅读: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级】

  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本题为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级)第五题,考生可以点击获取真题给定材料及其他题目内容。 

  【参考答案】由步知网根据网络整理,获取标准答案请点击

试谈“有”与“无”

--城市建设的辩证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有了更高的期待,传统城市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暴露了出来。过于注重房子等硬件,忽视了人的真实需求,最后“景有了,人没了”;过度商业化,把历史文化古迹等都变成收费场所,结果“有了钱,没了文化”;私人权益扩展,公共空间被压缩,造成“有个人,无大家”的局面。

  如何化解这些问题呢?哲学家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辩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从城市建设的目的、功能设计、管理等方面来看,主要是要平衡好硬件软件、经济和人文、私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以打造生活更便利、精神更丰富,人民关系更包容的新型城市。

  从城市建设的目的来看,要解决“有景无人”的问题。要树立“城市为人而建设”的理念。城市所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有”之利,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用”。当前一些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施建设出现“可远观不可玩”的问题,就只照顾了城市面子,忽视了市民悠闲需求。城市发展要注意留足地面发展空间,增加资源投入,从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角度建设市民自由活动空间。另一方面,我们要始终记得:建设可见、实用的高楼大厦、电缆、道路、汽车等“有”之利时,要注意给老百姓留下蓝天、明月、旷野景观视野空间。只有这样,来自农村旷野的李奶奶,才不会因城市空间的逼仄和种种限制而“喘不过气了”。

  而在城市功能的设计上,大力发展经济、产业、商业发展之“利”的同时,要流出休闲生态和文体活动空间,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人居环境。要注意城市建设不只是“造景”更是“化人”。过分强调经济建设会使城市生态不堪重负,过分商业化会使城市的历史文化失去价值,会使人们没有时间和空间来“无所事事”,人们生活无法慢下来就没有闲暇,就不会有文化创造。所以,建设经济开发区时要留下城市绿地;建设城市CBD的同时,要留下古建筑保护区、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写字楼的同时,留下休息娱乐地。我们要认识到城市是一个生活综合体,需要产和生活、生态的平衡。

  最后,在城市管理方面,不能让私人性、营业性的“有”,把全民性、公益性空间挤压成“无”,要注重发展成果“共享”的理念。城市空间不能全都是私有、封闭、收费、只为某一个阶层服务的,还要有让不同层次的人可以交流互动、取得共识的场所空间,从而带来城市的包容性,多样性,开放性,带来社会和谐发展,如巴黎人的新桥空间。城市管理者要给全体市民更多的人文关怀,包容鼓励,给其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像今年北京、深圳等地一些小区物业设置隔离墙,将商品房和保障房进行分隔管理,人为将小区分割成“富人区”、“贫民区”,就造成了群众不满和心理隔阂。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肯定是不合适的。同一个小区内,“头顶一片天,便如一家亲”,公共资源使用权应该是人人平等的。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这个进程中,我们在大力发展硬件设施、经济商业等“有之利”的同时,更要兼顾好城市空地、历史文化、公共娱乐、社会交往空间等的“无之用”。我们要给城市建设留下一些空白,以便其更好的发挥功能。


责任编辑:lc_木子

① "步知网"上的内容(含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来源:步知网"的,版权均为"步知网"或步知公考所有,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未注明来源:步知网"的文章、资料、资讯等,均为网络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和准确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步知网",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原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步知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