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吃空饷”问题
【编者按】“吃空饷”现象频现,已成为侵蚀财政资金的“黑洞”。截至目前,全国应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9846辆,实际清理清退114418辆,占95.5%。全国共清理清退“吃空饷”人数为162629人。清理清退数据如此精确,说明本轮整治动了真格,确实也卓有成效,但是否就能“斩草除根”,保证此类顽疾不再复发,仍然无法估量。
【原因】
一、人事管理体制存在“漏洞”。有的不符合遗属补助条件、生病以及已死亡或判刑人员瞒报等情况;有的因人身重大事故、严重疾病导致在编不在岗的情况;有的长期请假经过单位领导批准的,但法规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请假时限和管理权限的。
二、某些掌权领导对“吃空饷”的纵容。机关单位里的人事状况掌握最清楚的相关负责人,往往会对“吃空饷”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国家财产当作“顺水人情”。
三、纪检组织人事部门对“吃空饷”现象监管不力。
四、“吃空饷”是因为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对“吃空饷”行为定性以及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在现行相关法律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其他规章、条例也没有明确说明,这使基层单位对此问题责任意识淡薄,甚至听之任之,从而形成了对这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没有制裁措施的局面。
【措施】
一、必须要明确相应的问责制度,严守干部管理关。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多个部门要联合起来,重清退,更要重问责,应该触到“痛点”。在从严追究主要责任人责任的基础上,将处理结果公之于众。这样既能产生震慑力、发挥警示作用,又能给公众一个交代,方便群众更好监督。
二、完善机制,健全预防和治理吃空饷的制度法律。对于“吃空饷”人员要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对于这类人员依法进行严肃处理,不能仅停留在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更不能停留在说过就算、算了就忘、忘了又犯的表面惩罚,而是要加大“吃空饷”的违法成本,让他们受到法律的严肃制裁,更要以法律的严肃性来警示他们。
三、拓宽和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广泛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电子屏等宣传阵地,公布举报信箱以及举报电话,并交由专人负责接听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