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城市精神如一面旗帜,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城市精神,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加强文化建设 塑造城市精神
(标题前后对称,简短有力,突出了文化与城市精神的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种特大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出来,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城市化率将达51%(城市化背景,为引出议题进行铺垫)。然而,城市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同时, 也衍生出一系列弊病:城市成员归属感缺失、城市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城市建设缺乏自身文化特色等等(简述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反映出我国城市缺乏自己的城市精神(总结性的引出议题)。
造成我国城市精神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建设程度不高,民众缺乏共同的文化取向;第二,城市精神提炼不合理,脱离实际;第三,城市精神评选机制不完善,流于形式,第四,部分政府官员行政观念不当,忽视城市精神重要性。(直接分析问题,为接下来的论据提供支撑)
一位土耳其诗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不会忘怀的,一个是母亲的面孔,一个是城市的面孔(引入名人名言,起强调城市精神的作用)。而所谓城市的面孔,就是城市精神的集中展现。城市精神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不竭源泉,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强调城市精神的意义,过渡到措施论证),有助于推动城市发展各项工作开展落实。为塑造完善的城市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启下文):
首先,树立正确的行政理念,重视城市精神的提炼(突出行政观念的重要性)。转变一切为了政绩的思想观念,重视城市精神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完善专人负责机制,从实际入手,真正切实落实城市精神建设,避免城市精神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和政绩工程的牺牲品,最终形式化、口号化,阻碍城市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完善城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塑造城市文化地标性建筑,增加城市文化氛围,例如上海的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等(举例论证);强化行政的引导性作用,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加强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消费习惯,引导不同行业身份的人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追求,形成城市精神内质。(立足文化发展, 诠释了文化发展对于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价值。)
再次,完善城市精神评选机制,将城市精神提炼与民生紧密结合。减少政府领导对于整个评选过程的干预,由民众自主推选城市精神,避免过于随意的确定城市精神,使得城市精神空洞无物,脱离实际情况,得不到群众广泛认同,浪费政府资源和民众热情。(减少政府干预、增加民众参与,“一退一进”之间明确了如何完善城市精神评选机制。)
最后,立足城市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城市精神。遵循城市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准确把握城市精神内质,深刻认识城市历史与未来的基础, 联系城市实际问题,结合传统文化中对政治社会开明的品格要求和儒家睿智的价值观(结合传统),提炼出最符合其个性、最精要合宜的精神要素 ,使得城市精神更加贴合实际情况,避免城市精神流于口号化、形式化、同质化。(将城市精神的提炼与历史、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一脉相承,体现了措施应有的配套性)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将国家、城市,民族精神、城市精神进行类比,起到概括观点的作用)。城市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内在气质,是全体市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更是指向未来发展的理想和路径(指出城市精神的丰富内涵)。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引领下,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树立正确行政理念等多种手段(汇总要求),塑造出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城市精神,相信我们终将完成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目标(表达信心)。
此文在中政申论在线批改系统中得分为:27分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老师点评:城市精神的塑造,是城市化进程中势必会面临的问题,如何避免“千城一面”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难题。本文从行政理念、尊重历史、注重文化发展、联系民生等角度作出了说明,体现了对现实问题的系统思考, 展现了对塑造、培养城市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当然,在分析此类主题性问题时,我们还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加以论证,如中外对比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