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高分范文:电力业发展

来源:步知资讯 时间:01-12 阅读:

材料背景:
        电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对电力产业也是加倍关注。近几年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快农村电网建设改造,促进了农村市场的开拓,改善了经济发展的环境,同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也进一步成熟。当然,产能分布不均、市场化体制不完善,也导致了“电荒”问题频发。
        中国电力投资的又一波热潮即将到来,契机仍在于国家电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口径统计,近10年来,电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保持较大份额,尤其是在近5年中,电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整个能源产业投资的比重超过2/3。电力行业是能源投资的重中之重。


完善电力发展体制  实现电力供求平衡

(以完善电力发展体制为手段,突出了如何去促进电力的供求平衡, 很直观的表明了文章的思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电力的供应与群众、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煤电顶牛”、淡季缺电等现象时有发生(通过概述我国国情,简要引出问题)。为实现电力供求的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增长,维护好、发展好、保障好民生,就必须以调整电力发展结构为抓手,狠抓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并以推广低碳生活理念为依托,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就必须”的表达方式很好的呈现了文章的观点,明确、客观。)
         造成“用电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耗能企业的无序发展,居民节电意识不强,导致用电刚性需求不断增长,电力供应赶不上需求的速度;电力结构性矛盾,煤电区域分布不平衡,主要的能源消费地距离能源基地太远,客观上对运力提出了考验,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利益分配不均衡,加之煤电价格失衡,降低了发电企业的发电积极性,都是导致电力供应紧张的重要原因。(从思想意识、电力结构、利益分配等角度对产生“用电荒”的原因进行分析,且形式上没有采取分条理呈现的形式。)
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民生,为此,必须采取针对性手段和有效措施,努力破解用电荒难题。
         一、加强宣传和引导,推广低碳生活理念(契合居民节电意识不强这一原因)。加强对节能省电的社会宣传力度,一方面提高其节能减耗的意识,引导和帮助其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注重发展低碳经济,逐步由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变(通过引导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思路合理),降低能耗;另一方面提高人们的节电意识,实行梯级电价,分时电价,推广节能产品的使用,形成良好的节电、低碳氛围,以降低用电的刚性需求。(所突出的是“节流”。论证涵盖了节能节耗、提高节电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并与“梯级电价”等结合起来进行说明,体现了论证的充实性。)
        二、调整电力发展结构,强化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结构是基础)。因地制宜,减少运输成本,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发展煤电,在西南地区等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发展水电,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发展风电,适当的谨慎的发展核电,改变传统的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丰富电力生产来源;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电煤的运输和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矛盾。(本条措施从减少成本和加大投入两个方面及进行论证,体现了类似“开源”思维。)
        三、深化电力发展体制改革,提高发电企业的发电积极性。一方面,政府要逐渐淡出煤电链接,适当的进行宏观调控,稳定油价,遏制市场煤价格上升,建立煤电联动的长效机制,引入市场调节机制(理顺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并通过行政调控来规避市场本身所具备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平衡煤电市场价格,降低发电企业的发电成本;另一方面,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具体到分配机制这一微观角度,显现了先宏观再微观的思路),适当的提高电价,对发电企业适当的进行财政补贴和行政引导,平衡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的利益分配,提高发电企业的发电积极性。除此之外,电企业自身(从不同主体提出措施)也应深化市场改革,完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强调了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的作用,并详细谈到了分配制度的相关内容,整个的论述内容较为充实、全面。)
        总之,破解“电荒”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多措并举,全民共同参与。只有将调结构作为解决“电荒“问题的根本对策,以改革为抓手,以电力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调对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推行“标本兼治”,从而赋予电力产业不竭的动力,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结尾通过强调对策,提出展望,收束全文) 


         此文在中政申论在线批改系统中得分为:26分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老师点评:文章在结构划分时,立足电力产业本身的特点,能从开源和节流等层次进行思考,体现了一种专业化、系统化的逻辑思维,能有效的避免行文结构、角度“千篇一律”。同时,行文重点鲜明,核心论据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展开,体现了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hx_hh1

① "步知网"上的内容(含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来源:步知网"的,版权均为"步知网"或步知公考所有,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未注明来源:步知网"的文章、资料、资讯等,均为网络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和准确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步知网",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原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步知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