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积累:词语的形象色彩

来源:公考雷达 时间:06-11 阅读:

行测常识是公务员考试行测复习备考中比较繁杂的知识点,考生需要在日常的复习备考中日积月累才能在考试中命中考题,获得行测常识。本期行测常识公务员考试网官网步知网为大家整理准备了常识积累:词语的形象色彩,希望大家结合行测风暴羚羊的《我和常识有个约会》课程认真记忆备考。2020年公务员考试复习备考计划已经发布,考生点击免费领取使用,也可结合行测风暴羚羊课程申论花木君老师课程复习备考。

一、什么是词的形象色彩?

词的形象色彩,是指词除了它所代表的对象及其属性这种理性意义之外,还同时含有的该对象的某种形象感。所谓该对象的某种形象感,是指词所代表的对象的种种形象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感性反映,它是依附于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感性上的印象。形容词、名词、动词、象声词、叹词等实词大多都有较浓厚的形象色彩。如:

黑—不仅具有“颜色的一种”这样的理性意义,而且还给人们一种“象墨或煤炭色、晦暗阴冷”的形象感。如说“黑古隆冬”,则其形象色彩更明显。

牛—除了具有“反刍与家畜”这种理性意义外,还具备一种具体的形象感:体强大,四条腿,趾端有蹄,头上有一对角,浑身有毛,尾端毛尤长等。如说到“黑牛”,则其形象色彩更显豁。

二、词的形象色彩种类

外界事物只有通过人们的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才能反映到人的意识中。形象色彩词的理性意义,是各种具体的事物通过五官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之抽象化的结果,那么,依附于词的理性意义的词的形象感也只有通过不同的感官才能体会出来。

1、视觉形象感

词的视觉形象感指词所代表的事物外部形象通过视觉器官(眼)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感性反映。词语的形象感以视觉形象居多。如:

……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才国在腰间。(鲁迅《药》)

这里的“闯进”,“满脸横肉”,“玄色”,“散”,“很宽”都不仅具有理性意义,而且还给人一种视觉形象感。作者通过这些视觉形象感词,把康大叔的行为、形态、妆束、生活习性等特征都反映了出来,给读者以如见其人之感。

视觉形象感词以形容词居多,其次是具体名词。如

密密麻麻 抖抖索索 白茫茫 黑糊糊 汗津津 羞答答 亮晶晶 六盘山 黄河 喜鹊 猫 眼镜蛇

都能给人以具体而直观的形象感。

2、听觉形象感

词的听觉形象感指词所代表的事物的声音“形象”通过听觉器官(耳)在人们意识中的一种感性反映。象声词,叹词都能给人以听觉形象感。如:

凤姐……刚欲往秋爽斋这条路来,只听唿唿地一声风过,吹得那枝上落叶,满园中唰唰唰地作响,枝梢上吱喽喽的发哨,将那些寒鸦宿鸟都惊飞起来。(曹雪芹《红楼梦》)

这里的“唿唿”、“唰唰唰”、“吱喽喽”不仅各代表一种声音,而且还似乎能听到具体的风声、落叶声,枝梢的鸟叫声,给人以如闻其声之感。

3、味觉形象感

词的味觉形象感指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滋味“形象”通过味觉器官(舌)在六们的意识中的一种感性反映。如:

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柑的呢!(杨朔《荔枝蜜》)

当你读到“甜香”、“鲜荔枝味儿”、“蜜”、“甜”这些字眼时,口中会很自然地分泌出一种津液,仿佛自己真的在品荔枝蜜,这就是词的味觉形象感。

再如:

甜丝丝儿 苦参参 酸溜溜 辣津津 咸几几 香水梨 水果糖 杨梅

等形容词和名词,都能给人以如品其味之感。

4、嗅觉形象感

词的嗅觉形象感指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气色“形象”通过嗅觉器官(鼻)在人们的意识中的一种感性反映。如:

这一夜,……我睡不着,窗下火炕处散发出的一股鲜鲜的、带着清淡味儿的豆香裹住了我……(赵熙《绿豆儿》)

这里的“鲜鲜的”、“清淡”、“豆香”都好象使人闻到了豆儿的那种具体气味。此外,如香喷喷,臭烘烘、腥浩浩等都能给人以如嗅其气之感。

5、触觉形象感

词的触觉形象感指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感觉“形象”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身)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一种感性反映。如:

“赤日炎炎似火烧”似乎给人一种炙烤灼热之感。又如:

软乎乎 硬邦邦 麻苏苏 干巴巴 湿漉漉 痒乎乎 寒冷 清爽 饥饿 温饱 胀疼

这些词都似乎能给人以直接感受,如把它们置于特定的言语环境,则触觉形象感更具体。

上面我们为了论述的方便,是把词的形象感分成五种,从某一角度单独加以说明的,实际上,有好多词的形象感是综合了多种形式的感觉的,并非一个词语只给人以单一的形象感。

责任编辑:公考雷达

相关推荐
① "步知网"上的内容(含文章、资料、资讯等), 本网注明"来源:步知网"的,版权均为"步知网"或步知公考所有,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未注明来源:步知网"的文章、资料、资讯等,均为网络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和准确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步知网",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原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步知网联系。